亚洲首例猴痘Ib变异病例出现
8月22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这也是世卫组织上周为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猴痘(Monkeypoxvirus,简称:MPXV,图1)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科。它主要在非洲中西部的动物间传播,如啮齿类动物和猴子,但偶尔也会传染给人,引发小规模疫情。
图1:猴痘病毒电镜及结构示意图
猴痘存在两个不同的分支:I型、Ⅱ型。其中,I型与更严重的疾病和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当前的疫情正是由I型的一个Ib亚型引起。而2022至2023年的全球猴痘疫情则是由Ⅱ型的一个亚型引起。
抗原与免疫反应
猴痘病毒的主要抗原包括表面蛋白和内部结构蛋白,这些抗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到诱导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
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s)是猴痘病毒外壳的一部分,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和进入。这些蛋白抗原能够刺激宿主的体液免疫反应(如中和抗体的产生),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在体内传播。核心蛋白(Core Proteins)是病毒内部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负责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装配的蛋白。核心蛋白抗原通常会激活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如T细胞反应),帮助清除被感染的细胞。
正痘病毒科的交叉免疫性
与新冠病毒等容易发生变异的RNA病毒不同,猴痘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全长约为197kb,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
猴痘病毒、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图2)和牛痘病毒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4种病毒,它们都含有可溶性抗原、核蛋白抗原和红细胞凝集素。正痘病毒具有双链DNA基因组,其抗原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使得对一种病毒的免疫反应可以对正痘病毒属内其他病毒提供交叉保护性免疫。此前正是利用这种交叉保护,历史上接种痘苗病毒(VACV)作为活病毒疫苗,从而消除了天花。早期的VACV免疫提供了对天花和猴痘的强有力和持久的保护,但具有不良副作用,这限制了在某些人群中的使用。当前的第三代疫苗基于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MVA),这是一种非复制型VACV衍生物,安全性得到改善。
图2. 痘苗病毒结构示意图
在药物方面,在美国批准上市的ST-246(Tecovirimat,特考韦瑞)和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两种抗天花病毒药物,在有限数量的人类猴痘病例中使用这些药物表明,ST-246是有效的,而布林西多福韦的疗效较差。当在细胞培养物中存在ST-246或西多福韦的情况下传代,正痘病毒会分别在F13L基因(编码包膜蛋白)或E9L基因(编码DNA聚合酶)出现突变而产生耐药。
猴痘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服务流程
基于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的交叉免疫性,迪福润丝生物「DIFF+」CRO服务平台可利用痘苗病毒进行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及药物进行有效性评价,提供基于CPE法的中和抗体检测服务,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迅速,并且该实验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均能满足中和试验的要求,适用于高通量样本的检测。
猴痘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流程图
Created with biorender.com
毒株资源及服务内容
迪福润丝生物在猴痘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领域采用的病毒毒株资源库及中和抗体检测服务见下表:
|
毒株名称 |
痘苗毒株 |
Western Reverse(WR) |
猴痘/痘苗病毒-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服务 |
|
样本类型 |
血清、血浆或抗体样本 |
检测方法 |
CPE法 |
质控标准 |
企业内部质控品(单抗) |
结果交付 |
检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