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是自身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主要功能为介导产生抗体、在T细胞协助下生成促炎细胞因子。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s,BCR)位于B细胞膜表面,在识别抗原后快速启动免疫活化,寡聚形成信号转导微簇体,聚集在抗原刺激极性界面,形成免疫突触,构成免疫活化连续性触发平台,负责跨膜信号转导以及抗原攫取。B细胞信号控制着免疫突触的形成、细胞骨架的重组、形态变化和细胞迁移,影响着抗原亲和力区分和抗原内吞和呈递等诸多关键功能,一旦BCR信号传导发生异常,将可能导致B细胞相关疾病,包括B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
正常 B 细胞中的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增殖、迁移或存活
近年来,随着B细胞研究的进展,使用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和II型靶向CD20、CD19、CD22单抗及CAR-T疗法已被用于在多种自免疫疾病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1]。依帕珠单抗(epratuzumab)是一种针对成熟B细胞表面CD22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有关依帕珠单抗治疗中重度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显示,部分临床试验,依帕珠单抗可明显改善中SLE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也有学者质疑依帕珠单抗的治疗效果,认为抗体并未改善SLE患者病情[2]。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的BCR 通路激活程度更高,关键信号节点 Syk、Akt、NF-κB 和 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提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磷酸化水平更高
后续双特异性分子/抗体筛选验证证实,CD79A/B和CD22可作为人B细胞活化的有效抑制剂靶点,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药物开发[3]。
筛选验证CD79-CD22双特异性抑制效果
另外,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有专家指出,目前已经获批的有针对单靶点CD19 CAR-T产品,6年生存率显示,40%左右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国际上认为是CD19 CAR-T成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性疗法。但除此之外,靶向CD3×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靶向CD79B的ADC药物,也可作为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CD79B是一种B细胞表面抗原,是BCR的组成部分。CD79B几乎在超过90%的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表达,与抗体结合后被迅速内吞并递送至溶酶体内。因此,CD79B成为靶向递送细胞毒性剂的潜在靶点,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等领域的药物开发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表是CD79B靶向药物研发进展情况(药渡数据)。
可以看出,目前全球已披露三款靶向CD79B的免疫治疗药物,2019年获FDA批准上市的Polatuzumab vedotin是首款CD79B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在中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另一款靶向CD79B的ADC药物IIadatuzumab vedotin,同样来自罗氏,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正开展I期试验。
除了两款治疗淋巴瘤的ADC药物,还有一款靶向CD79B的PRV-3279是双特异性抗体(CD32b×CD79B),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临床I期。而国内关于CD79B靶向药物的研究还未有报道。
随着研究的深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靶点将不断被发现,开发已知潜力靶点CD79B的ADC和双抗药物,或可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 CD19
> CD20
> CD22
多种标签可选:His, His AVI, Fc,Fc AVI
> CD79B
种属丰富:覆盖Human、Mouse、Cynomolgus三大种属,支持种属交叉实验
多种标签可选:His, His AVI, Fc
覆盖更多应用场景:可用于大分子药物优化、加速抗体及抑制剂开发
产品列表
>>>> CD79B相关产品
>>>> CD22相关产品
>>>> 其他热门相关靶点
CD3 | CD19 | 全长CD20 |
点击文字内容可查看产品详情
验证数据
>>>> 高纯度经MALS验证
经验证,CD79B (Cat. No. CDB-H82E3) 纯度高于90%
>>>> 高生物活性经ELISA验证
Biotinylated Human CD79B, His,Avitag (Cat. No. CDB-H82E3) 可以与Anti-CD79B抗体(Polatuzumab)特异性结合,线性区间为0.1-2 ng/mL。
Human CD22 His Tag (Cat. No. CD2-H52H8) 可与anti-CD22xCD19 scFv 双特异性抗体特异性结合,灵敏度为3.9 ng/mL。
参考文献:
1. P. M, JD. B. B Cell Modulation Strateg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New Concepts. Front Immunol 2018;13(9):622.
2. J. L, MM. W, Q. S, XH. G, L. S, Y. L. Anti-CD22 epratuzumab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xp Ther Med. 2019;18(2):1500-6.
3. Bhatta P, Whale KD, Sawtell AK, Thompson CL, Rapecki SE, Cook DA, et al. Bispecific antibody target pair discovery by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c screening using in vitro combinatorial Fab libraries. MAbs. 2021;13(1):1859049.
您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ACROBiosystems:
邮件:inquiry@acrobiosystems.com
电话:15117918562
(备注:姓名+公司)